央广网阜阳12月16日消息(记者徐鹏 赵家慧)融入长三角,高铁全覆盖。12月1日,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、郑州至阜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,阜阳进入“高铁时代”。12月12日-14日,沪苏浙皖10余家媒体记者、摄影家走进阜阳,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摄影采风活动,聚焦高铁时代阜阳迎来的发展机遇,展现全面融入长三角的阜阳作为。
阜阳的新机遇
高铁的“全覆盖”为阜阳带来什么?对经济的推动首当其冲。
高铁贯通了人流、物流、商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,促进各地区的贸易往来,带动沿线城市更好更快发展。根据2017年国家铁路局调研报告显示,与没有高铁的城市相比,我国通高铁的城市GDP增长量总共高出了72%。随着商合杭高铁和郑阜高铁的运营,阜阳GDP将快速增长,经济带动作用明显。
阜阳西站问讯处(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)
“高铁时代”将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。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,皖北被赋予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责任,阜阳也被赋予了带动皖北、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新使命。
发挥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,做好“文章”也是新机遇下阜阳市的发展重点。瞄准长三角消费升级趋势,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,培育一批在长三角“叫得响”的农产品品牌,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、大型商超、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,加快冷链物流、直销配送体系建设,共建长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圈。
四位一体的交通体系
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先行官”。
阜阳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周黎告诉记者,阜阳市将构建高速公路大外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,发展水运,打造“高铁、公路、航空、水运”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。规划建设的阜阳至北京、香港、合肥、郑州、徐州、南阳、蚌埠七个方向的高铁和已建成的阜阳至北京、香港、徐州、漯河、六安、淮南六个方向的普铁双呈“米”字形结构贯穿全境。民航机场已成为安徽省旅客吞吐量第二大机场。济广、南洛、滁新、淮北-淮滨、沿淮、阜阳-合肥(霍邱)网格状高速公路纵横交错,七个高速出口环绕主城。
12月开始使用颍上北站(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)
在水运方面,阜阳市已实现了通江达海融入长三角,未来将从航道、航线和港口三个方面继续发展水运。在高铁时代,内河水运可以和高铁形成良好的互补、互动的关系,这种互补也是阜阳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体现。
正在建设的江淮运河将直接连通长江、淮河两大水系,成为全国沟通南北的第二水运通道。届时,阜阳至长江的水路距离将缩短至400公里,成为长三角航道联通中部地区、长江黄金水道辐射中原的水运枢纽。江淮运河建成后,水路运输大宗货物至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到达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。
下一步,阜阳市将积极延伸、拓展集装箱航线,进一步加快水运物流网建设,实现多式联运、集装箱业务、仓储配送、冷链等高附加值水路运输的跨越式发展。
4大优势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
在阜阳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李田清看来,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阜阳市外投资最主要的来源地之一,也是阜阳开展市外招商对接最密集的地区。
商合杭高铁、郑阜高铁开通运营后,阜阳投资环境的人口优势、交通优势、政策优势、后发优势日渐凸显。
从2019年1-10月长三角地区(沪苏浙两省一市)来阜投资的情况看,长三角地区(不含安徽)来阜投资项目共计321个,占全市市外投资项目数的32.2%;到位资金281.8亿元,占全市到位资金的32.6%。
面对新的历史机遇,阜阳市将以承接转移为契机,成立专业机构瞄准沪苏浙等产业发达、资本密集的区域,针对高新技术企业、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项目开展招商项目对接。以共同发展为目标,推动园区合作。目前阜阳市政府已与上海徐汇区、松江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推动双方在产业协调发展及科技创新、绿色农产品、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。
此外,在外阜阳籍企业家及成功人士更是招商的重要资源。目前,阜阳市正积极与长三角阜阳商会加强联系,鼓励商会支持家乡发展,积极引荐招商项目,协助开展招商活动。
管仲老街夜景(央广网发 范柏文 摄)
文旅发展 火车拉来了客流量
阜阳历史悠久、人文荟萃,是姜子牙、管仲、吕蒙等名家的故里。文化遗址、非遗文化资源丰富,拥有阜阳剪纸、界首彩陶、颍上花鼓灯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在“平原水乡”之称的阜阳市颍上县,八里河景区是阜阳市域范围内目前唯一一家5A级景区。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冬景怡人,更有尤家花园、柿林大道、管仲老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,高铁的开通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,释放居民出行需求,带来大量客流,带动了金融、餐饮、公共娱乐等行业发展。
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(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)
据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杨静介绍,自高铁开通一个月内,凭借高铁票可以在阜阳境内的各大旅游景点享受诸多折扣优惠。
在旅游业发展方面,随着“高铁时代”的到来,带来高铁沿线城市大量的客源,其客源市场也从安徽省延伸到华东、华中、华北等地区,阜阳的旅游客流量大幅度增加。